呵护她的“心”
编者按:
阳春三月,微风浮动,带着淡淡的花香,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如期而至,关爱女性是经久不变的话题。
在人们关注女性身体健康的同时,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心理健康。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女性由于自身特质、家庭和社会压力的影响,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分别面临哪些心理健康问题?该如何进行调节?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常德市康复医院的医生。
记者 龚兴建 郭学薇 通讯员 陈星
青年女性:容易被抑郁症“找上门”
抑郁症作为近年来高发的心理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根据大数据的分析,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18至34岁的青年抑郁症患者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显示:无论全球还是中国,抑郁障碍在精神障碍中的疾病负担占首位。抑郁症病因有遗传因素、生活和工作压力、成长经历3种。抑郁症女性的发病率要比男性高1.5倍至2倍。
“我们通过门诊及住院数据对比发现,女性更容易被抑郁症‘找上门’。”常德市康复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生彭燕介绍道,女性抑郁患病率高于男性,这主要是源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与现代女性工作家庭一肩挑、压力过大有关,特别是在遭遇变故时,女性更容易受刺激产生抑郁。青年女性在走入社会时,容易因工作和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产生抑郁,成年女性往往会因为家庭关系抑郁。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自我否定、自责、自我评价过低、精神运动迟缓、睡眠障碍、疲劳等,一般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自杀。
几年前,彭燕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小雨(化名)。小雨再婚后,因抚育子女家庭经济负担大,她长期处于重度压力之下,拟患有抑郁症。在丈夫的开导下,她入院治疗一段时间,抑郁症状有所缓解。遗憾的是,在随后出院回访中,彭燕得知了小雨离世的消息,心疼不已。
彭燕说,抑郁症是生物易感因素及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疾病。一些家属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由生物学因素产生的疾病,并不重视疾病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这就会导致抑郁症患者出院后悲剧的发生。
不仅如此,值得警惕的是,产后是年轻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有些女性在患上产后抑郁后易被家人忽视,部分家属对女性产后抑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矫情”的层面,甚至出言教育,这无疑会加重产妇的抑郁情绪。
彭燕介绍,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与抑郁症一样,都伴随着长时间的低落、易怒易悲、社交减少、自我价值感低、生活无意义感加重、失眠或倦怠、食欲性欲减退,严重者甚至有自残或自杀的倾向。
此前,28岁的刘女士就因产后抑郁得不到家人理解,直到出现自残和漠视婴儿的举动,才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入院后,医生干预治疗,向其家属科普刘女士的一些行为并非“矫情”,而是生病了,所以不是她故意挑起家庭矛盾。最后,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帮助下,刘女士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走出了产后抑郁的阴霾。
彭燕提醒,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家庭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市民要学会调节情绪,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因为运动会让人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等,增强人的愉悦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适当地找人倾诉;如果发现彻底陷在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且无力调节时,一定不要勉强自己,要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睡眠问题:女性高发于男性
近日,《健康睡眠新时代——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指出,2022年11月至今,受调者平均睡眠质量明显下降,超过60%的受调者存在睡眠类症状。大部分人普遍存在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失眠等问题。
家住市城区的陈女士,年轻时工作“三班倒”,晚上一直难以入睡。“30多岁时倒班了入睡虽然难,但还是能睡几个小时。没想到退休后,更年期加上白天无所事事,晚上完全睡不着,经常整晚盯着房顶到天亮。”退休几年后,陈女士被睡眠障碍折磨得体虚人瘦,人也易怒。最终,她选择了住院治疗,缓解自己的睡眠障碍。
常德市康复医院睡眠医学科医生经过对一段时期的住院患者分析后发现:睡眠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中51至60岁年龄段就诊患者达到峰值,女性患者约是男性患者的近两倍。
为何女性睡眠问题高发于男性?常德市康复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秦鹏介绍,有多种原因导致女性更容易失眠。因生理构造不同,女性大部分人生过程都在被睡眠问题困扰。女性发育后,每月经期期间,雌激素容易影响睡眠调节,特别是有些女性还被痛经所困扰,导致睡眠时间短、夜间觉醒时间增多、主观睡眠质量下降;在孕期中,怀孕导致的身体不适、起夜上厕所等会加重睡眠问题,导致女性总睡眠时间减少,失眠和夜间觉醒频率增加,睡眠质量下降;孩子出生后,女性由于要照顾孩子等,睡眠质量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根本无法像以前一样拥有高质量睡眠;女性进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身体会出现潮热、盗汗、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生理加上心理的不适,更年期女性烦躁、睡不着是典型表现。
秦鹏表示,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单纯的睡眠障碍患者仅占20%,80%的患者睡眠障碍都跟焦虑、抑郁有关。“现代女性兼顾工作、家庭时肩负着巨大压力,而女性在性格上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和‘负能量’,从而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情绪低落等情况,导致出现失眠。”
秦鹏提醒女性睡眠障碍者,当发现失眠后,及时治疗也很关键。“现在女性出现睡眠障碍后,大多自行购买药物或保健品,很少会主动求医。”他说,失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学科立体交叉融合引发的疾病。对失眠的治疗,首先是纠正睡眠习惯、改善认知等,然后是物理治疗,必要时才会辅以药物治疗。究竟选用何种安眠药,要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而且患者用药情况监测、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换药,都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求助人数:女性多于男性
凌晨接到求助电话,对于陈治蓉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作为常德市康复医院的一名心理咨询师,陈治蓉同时负责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736-7870909的轮值工作。心理援助热线于2017年2月正式开通,由医院组织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耐心安抚来电求助者的情绪,解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让陈治蓉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凌晨2点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响了,她立即坐起来接听。
电话那头,青青(化名)泣不成声,陈治蓉轻声安慰她。经过沟通才知道:青青是邵阳人,在省城实习期间被人欺负又不敢告诉家人,心理濒临崩溃,已经站在楼顶准备轻生的她,在网上查询到常德市康复医院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拨通了电话。
陈治蓉耐心地劝说青青先返回住处。青青在电话里对她更加信任了一些,告知了她家人的联系方式。陈治蓉立即拿着自己的手机同步拨打青青家人的电话,通知他们赶紧找到青青,并特别叮嘱他们,待青青情绪稳定后,一定要去医院看心理医生。
所幸的是,青青的外婆及时赶到现场。就这样,陈治蓉在电话里救了青青。
“参与轮值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工作这些年里,经我们初步统计,女性求助人数要高于男性。”陈治蓉说,青少年女性更多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成年女性在面对工作、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时,容易产生抑郁。
截至目前,陈治蓉和同事通过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近万人提供了各类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