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医院读书分享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清廉医院读书分享专栏>详细内容

世界读书日读书撰写心得活动之《曾国藩传》

发布时间:2022-07-13 信息来源:市康复医院 【字体:

4.23“世界读书日”,我院开展职工读书及撰写心得活动,我在通读了《曾国藩传》全书,了解了曾国藩一生的整体脉络后,用显微镜的视角来讲点大背景下的小故事,从这位毛泽东佩服、蒋介石学习、梁启超推崇、李鸿章继承的先圣这学习他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

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那个时代还是落后的蛮荒之地,祖辈们靠着自己的的辛勤精干,在当地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为曾国藩的耕读生活打下了基础。而他也靠着优良的家训和聪颖的才智一路求学科考,2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37岁官居二品侍郎,在那个重满抑汉的清朝,他在仕途上可谓是平步青云了。 

1852年,也就是咸丰二年,曾国藩40岁那年,母亲病逝,他请假数月离开紫禁城回到湖南湘乡奔丧守孝。然而,他不会想到,这一次离京回乡,他的命运已与大清朝息息相关,或者说大清朝的命运与他一脉相承。就在这一年,太平天国运动全面爆发,太平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占湘楚之地,清军却无力对抗,不是一触即溃就是闻风而逃。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从京城去到楚地都得一两个月的时间,于是丁忧侍郎曾国藩就被清政府认命为湖南团练大臣,创办湘军,墨笔文人从此开启了军武生涯,谱写投笔从戎、跌宕起伏、大荣大耻、褒贬不一的一生。

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作为一支地方武装力量,十二年里历经磨难最终消灭了太平军,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厦将倾的清政府,除了他过人的英雄胆识和智慧谋略,还有一个是对人性需求的尊重理解以及他凡事躬身入局的思想。

书里说曾国藩治军既严格又仁慈,他的仁慈体现在表扬鼓励部下的时候一定是公开进行的,而批评指正错误的时候,会私下去做,照顾对方的自尊。我看到这的时候不禁对这个一百多年前的古人肃然起敬,在那个生存都处处受到威胁的时代,曾国藩还能如此深谙人性的需求,同现代心理学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例如,马斯洛就说过: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被尊重被肯定被认同是人类底层都渴望的需求。

前些天的一个中午,我在门诊药房值中班,那天天气很恶劣,狂风暴雨肆虐,门诊的一位医生恰好又接收了一个住院病人,走完流程就该拎着行李物品去病房入住了,由于室外风大雨大,家属担心行李物品被淋湿,就说等雨停了再去病房。而病人的病情很不稳定,医生就说,没关系,你们人先过去,行李物品我们的保安会帮你看着的。我顺势瞅了一眼地上那堆行李,几个破旧的袋子里塞满了一些杂乱的衣服和日用品。你看,我们医生说的不是“放心吧你这些东西不值钱没人会要的”,而是说“保安会帮他们看着的”,解决病人生理上看病需要的同时,也给到了心理上被尊重的需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实际是是把人文关怀做得恰到好处。

《论语》里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纵观曾国藩生平处世,在大事上处处躬身入局,少年入求学科考之局,盛气之年入为官治国之局,国家危难时入投笔从戎之局,功成身退后入师夷制夷之局。在具体的小事上更是如此。

书里讲了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对向走来的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不让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你说,这位年纪大,你年轻你下去,让他先过。他会说,凭啥。你说,这位身上的担子重,你下去,让他先过。他还会说,凭啥。你看,这不就顶死了吗?那曾国藩的故事里,这个旁观者是怎么做的呢?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这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你看,只要你的身份稍稍转换一点,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进去,是不是一个看似无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躬身入局。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其实这种躬身入局法也谈不上什么高大上的格局,就是一种很朴素的道德直觉而已。有天上班时,我陆续收到了好几张医生用圆珠笔开的手写处方,显然这是不合规定的,医生也是知道的。那怎么办,给医生打个电话过去让他换笔?很有可能他没有黑色笔才用的圆珠笔。任他这么明知故犯,在私底下评判他,让他去受罚?而我当时的做法是亲自拿一支黑色笔给他,这不就把问题轻轻松松解决了嘛。而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是时有发生,病人不会扫码操作时工作人员代劳,疫情防控出不了门医生帮忙买药寄出...实际发生的肯定比我能看到的要多。

身材瘦小的路人主动要求配合消防员下到井底救出跌落的小孩,湖边钓鱼的人下到刺骨的冷水中救回轻生的生命,搬运货物时为你挡电梯的陌生人,一脚油门追上来告诉汽车尾箱盖没关的人。不论是新闻里的,还是身边发生的,不管是事关生死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每时每秒的发生着,这种朴素的道德直觉已经融为了一种社会背景色,铺垫了国人最基本的安全感,谁说不是这些先圣们打造的文化根基,然后透过时间的长河沉淀打磨而成的呢。

所以,某种角度上看,我们确实是被时代眷顾的幸运儿,享受着时代赋予我们的诸多红利,那是我们的底气,拿稳揣好了再去躬身入局迎接现实生活里的一个个挑战吧。                                                              

分享到: